民办非企业单位(即社会服务机构)的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1. 准备阶段
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:明确审计的目的和需要审计的财务期间。
审计计划: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,包括时间安排、审计团队分工等。
资料收集:收集机构的基本资料,包括章程、组织机构、会计政策等。
2. 审计实施
内部控制测试:评估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,检查是否存在重大缺陷。
财务报表审查:审核资产负债表、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,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。
实地检查:必要时进行实地检查,包括库存盘点、资产核对等。
样本测试:抽取一定样本进行详细测试,以验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。
3. 审计报告
编制审计报告:根据审计结果编制详细的审计报告,包括审计发现、改进建议等。
沟通审计结果: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沟通审计发现,确保管理层了解并认可审计结果。
提交报告:正式提交审计报告给相关监管机构或利益相关方。
4. 后续工作
整改建议: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,提出整改建议,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。
跟踪审计:根据需要,进行跟踪审计,检查整改落实情况。
具体审计内容
收入审计:检查收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,确认收入的记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。
支出审计:核实支出的合法性和真实性,检查是否有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支出。
资产审计:核对固定资产、库存等资产,确保资产的存在性和准确性。
负债审计:检查各项负债的记录和支付情况,确保负债的完整性和准确性。
财务合规性:检查财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。
审计注意事项
独立性和客观性:审计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,避免利益冲突。
保密性: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应严格保密,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。
职业道德:审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,保持专业性和公正性。